随着新生儿医学的进步,因早产、产时出血、缺氧的新生儿存活率得到提升,但脑性瘫痪的患病率却反而增高。现今人们对于脑瘫已不再陌生,据不统计,我国现有脑瘫病人达600万人,其中1/3为婴幼儿和少年儿童,且每年以新增4~5人的比例增加,因此,临床医学面临着针对脑瘫康复治疗重大考验。
同样,作为患儿的父母亲,他们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像同龄孩子般,能说、能笑、能走、能跑、能思考,但实际上在为孩子做康复治疗的路上,尽管他们付出了百倍的汗水和努力,但都无法使孩子获得的康复。每个因孩子患有脑瘫的家庭,他们往往都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先是悲痛,再是愤怒,继而无奈,终放弃而平静。其实他们也是因为现实打击所迫,只要有一丝的希望,“治疗孩子的脑瘫”依然是他们大的心愿。
脑瘫患者早期治疗拥有很大的恢复潜力
传统观念认为,脑细胞一旦发生损伤,本身结构和功能将无法得到修复。虽然康复治疗可以从很大程度上帮助患者改善生活质量,但无法从根本上起到修复脑神经功能,从而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表达。
而研究发现,脑瘫患者仍然存在着强大的恢复潜力,婴儿出生后9个月内是大脑发展快的阶段,至5岁发育时大约发育完成至95%,一般来讲,6岁之前属脑细胞代偿期,此时脑细胞还未发育完成,及时进行干预可使脑细胞得到恢复和再生。
因此,脑瘫患儿尽早接受治疗与康复,可以大程度的恢复,降低治疗费用,使治疗和康复的效果更好。当然,如果患儿得不到佳治疗机会,脑性瘫痪的彻底形成将会造成患儿异常行体的固定化,从而伴随其一生。这是医学界对脑瘫基础治疗的共同点,成都西南脑科医院医生介绍道。
脑瘫传统治疗只治其一,不治其二
一直以来,临床上并不缺乏脑瘫的治疗方法,多数家长则会为患儿选择“药物或手术+康复训练的治疗方式”,也就些家长则认为脑瘫即无可能,而让孩子接受单纯的“康复治疗”。
但从大量的脑瘫实例来看,单纯接受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所起到的作用只能是改善和抑制身体的活动障碍;外科手术虽然可以达到改善病理性肌肉痉挛、矫正肢体畸形、均衡肌力等肢体运动的功能,但往往因脑损伤无法得到根本性的修复使得患儿术后恢复情况差;临床上治疗脑瘫的药物多是神经营养类药物,对患儿脑神经的生长起着调理作用,但它并不能根本性的修复受损脑细胞,且“血脑屏蔽”的存在也阻碍了药物治疗的进程。所以,传统脑瘫治疗一直存在着“只治其一,不治其二”的现象。》》》传统疗法起不到根治作用,该怎么办?直接咨询
脑瘫患儿康复重在脑神经重建
脑瘫的根本原因在于脑细胞的受损或者坏死,寻找一种方式能够使受损或坏死的脑细胞得以修复与再生,成为多年来医学界共同探索的内容。面对传统治疗无法从修复细胞的角度重建神经系统,西医无法通过手术连接神经,而药物只能为神经再生提供环境并不能真正做到神经的再生的现象。
近年来,神经修复学逐步成为热门的神经学领域内的独特学科,“”脑立体定向仪+神经调控技术作为治疗小儿脑瘫的技术,其将脑瘫的治疗从不可能变为了可能。
“”脑立体定向仪+神经调控技术--脑瘫治疗利器
脑立体定向仪与传统脑外科导航手术比较:该方法操作简单,无需戴笨重的框架,无需漫长的等待,手术痛苦小,可以在清醒状态下完成手术,术后即可下地行走,手术时间短,大脑图像重建只需30秒,颅内病灶的三维重建只需20秒,而且可以专业观察病灶的位置、体积、大小、与周围脑组织的比邻关系,手术路径规划只需15秒,20分钟即可结束手术,手术创伤可以忽略不计,手术风险为0.5%,手术后不留瘢痕;短时间内即可出院。医疗外科机器人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研究领域,涉及机器人、电子、通讯、控制、图像处理、图形学、虚拟现实、医学和微创伤手术等先进技术。外科机器人具有精确度高、重复性好、安全性强等优点。》》》看不懂?点击与医生一对一在线沟通
在机器人辅助脑立体定向手术中,脑立体定向仪系统可以取代传统的定向仪框架,通过识别贴附于患者头部的标志点,建立相应的三维坐标体系,并可标示出靶点位置和穿刺轨迹。智能机械臂按照模拟轨迹固定穿刺方向,为术者提供准确导航和操作平台。靶点定位后,动力机械臂能以0.1mm的重复精度保持稳定的轨迹,确保手术准确无误。
神经调控技术:利用植入性或非植入性技术,采用电刺激或药物手段改变中枢神经、外周神经或自主神经系统活性从而来改善患病人群的症状,提高生命质量!
成都西南脑科医院提示:脑瘫的治疗刻不容缓,及早接受治疗将能够尽早使患儿摆脱疾病的困扰,重返社会,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家长为孩子治病心切人之常情,但作为家长一定要冷静为孩子选择专业的治疗方法和医院。科学认识脑瘫,从根本上使脑瘫患儿获得彻底的康复。